• 首頁天天新聞綜合排行產品排行榜中榜調查問卷趣味測試地方頻道加盟商機排行問答天天搜索
    天天新聞綜合排行企業人物事件社會經濟軍事科教人文自然旅游文娛生活特產奢侈黑榜導購質量評論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品排行 > 正文
    中國宋代五大名瓷名窯排行榜
    http://www.rbdvsx3.cn   2010-04-16  

    鈞瓷

         北宋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的八卦洞。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鈞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現不規則的流動狀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鈞窯瓷器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奇珍,品種繁多,造型獨特,以瑰麗異常的鈞釉名聞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銅金屬,經高溫產生窯變,使釉色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美如朝暉晚霞,被譽為“國之瑰寶”,在宋代就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盛譽。



    鈞窯鼓釘三足洗

    鈞窯鼓釘三足洗,高9.4cm,口徑23.5cm,足距9.5cm。

      洗作鼓式, 亦稱鼓式洗。器身上下飾鼓釘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頭足。洗內施天藍色釉,外為玫瑰紫色釉。底刷黃褐色薄釉,繞底一周有支燒痕,并刻有“一”字標記。河南禹縣鈞臺窯址曾發現刻有“一”至“十”數目字的鈞瓷標本,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官鈞窯瓷器相同,此類數目是同類制品從大到小的編號。
     此件洗屬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無損。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紋為鈞窯器之特征,是為傳世官鈞窯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臺靜憩軒用”為清代官款。



    玫瑰紫釉尊

    玫瑰紫釉尊, 高18.4cm,口徑20.1cm,足徑12cm。

      尊仿青銅器式樣,口沿外撇,直頸,鼓腹,圈足。器內外通體施銅紅窯變釉??谘叵轮令i部以天藍釉為主,暈散數道玫瑰紫紅釉。腹部則主要施玫瑰紫紅釉。器內兼施玫瑰紫與天藍色釉。底刻“六”字款并有五孔。
       此尊造型端莊規整,釉色如晚霞般柔和典雅。在藍紫融匯、交織變化的釉色中,呈現蚯蚓走泥紋,使器物更增自然天成之美感。此尊應為宮中植花用的花盆,是宋代傳世鈞窯瓷器中的精品。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高15.8cm,口徑22.8cm,足徑11.5cm。

      花盆六瓣葵花式,折沿,口沿邊起棱,深腹,圈足。盆內外施釉,口沿以內呈灰藍色,外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處釉薄呈醬色。
            底呈深淺不同的醬色,有5個圓形滲水孔,刻有標識器物大小的數字“七”,并有清代造辦處玉作匠人所刻“建福宮”、“竹石假山用”八字款識。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高14.7cm,口徑23.3-18.6cm,足距8cm。

      花盆托通體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闊下斂,平底,四云頭足,盆底有5個圓孔。底面刻有“重華宮”、“金昭玉翠用”八字楷書及“四”字。盆內壁施月白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層厚潤,上有“蚯蚓走泥紋”。
      此花盆托胎體厚重堅硬,造型美觀實用,是典型的宮廷用器。其釉面瑩潤勻凈,月白色幽柔典雅,玫瑰紫色絢美艷麗,此精美的花盆托是典型的宮廷用器。

    汝瓷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磁器名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宋人葉寘在《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笨梢娙旮G是繼定窯之后為宮廷燒制貢瓷的窯場。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裹足支燒,器物底部留有細小的支釘痕跡。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左右,約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



    汝窯蓮花式溫碗

    汝窯蓮花式溫碗

      以蓮花或蓮瓣作為器物之紋飾及造型, 隨佛教之傳入而盛行,爾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習性,寓意廉潔,廣為各類器所采用。本器狀似未盛開蓮花,線條溫柔婉約,高雅清麗。原器應與一執壺配套,為一溫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見。
        汝窯曾為宮中用器,因采覆燒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宮中命汝州燒造青瓷」之舉,汝窯之入選,支燒滿釉應是原因之一。支燒另一用處為防止器底塌陷,汝窯所用支釘細小,所留釘痕狀似芝麻,器底五支釘痕即是,也就是俗稱的「芝麻釘」。釉面細碎紋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蓮花溫碗,以其典雅造型,溫柔不透明釉色,在傳世不多之汝窯器中,更顯珍貴。



    汝窯盤

    汝窯盤, 高3.5cm,口徑19.3cm,足徑12.6cm。

      盤口微撇,圈足外撇。盤身滿釉,開細碎紋片。底有5個支燒釘痕,并刻有“壽成殿皇后閣”六字。

      此器制作工細,釉質純凈,開冰裂紋片,是宋代汝窯瓷器中的上品。其題字表明此器為當時供奉宮廷的器物。



    汝窯碗

       汝窯碗,高6.7cm,口徑17.1cm,足徑7.7cm。

      碗撇口,豐腹,圈足微外撇,胎體輕薄。通體滿釉,呈淡天青色,瑩潤純凈,開細小紋片。制作規整,足內有五個支釘燒痕及乾隆御題詩一首:

      秘器仍傳古陸渾,只今陶穴杳無存。

      卻思歷久因茲樸,豈必爭華效彼繁。

      口自中規非土匭,足猶釘痕異匏樽。

      盂圓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題”,并鈐“古香”、“太樸”二印。
       汝窯青瓷胎質細膩呈香灰色,釉色如湖水映出的藍天。這件汝窯碗胎質細膩,釉汁勻潤,是一件精美的稀世珍品。



    汝窯三足洗

    汝窯三足洗, 高3.6cm,口徑18.3cm,足距16.7cm。

      洗直口,平底,下承以三彎足。里外施天青釉,釉面滿開細碎紋片。底部滿釉,有5個細小支釘痕。清乾隆帝頗看重此洗,曾為其題詩一首,由宮廷玉作的匠師鐫刻在器物外底部:

      紫土陶成鐵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辭本契退藏理,宋詔胡夸切事談。

      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題”。
        此器造型簡潔,制作規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溫潤。



    汝窯三足樽

       汝窯三足樽, 高12.9cm,口徑18cm,底徑17.8cm。

      此樽仿漢代銅器造型,直口,平底,口、足徑度相若。外口及足上各凸起弦紋兩道,中部凸起弦紋三道,下承以三足。底部有5個小支釘痕。里外滿施淡天青釉,釉面開細碎紋片,瑩潤光潔。

    官瓷

      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有南北之分。據文獻記載,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官府設窯燒造青瓷,稱北宋官窯。宋室南遷杭州后,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窯,名修內司窯,也稱“內窯”。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別立新窯,即郊壇下官窯。以上統稱南宋官窯。

      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盤、碗,也有仿周、漢時期青銅器的鼎、爐、觚、彝等式樣,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配也甚為講究,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層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稱“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稱“鐵足”。

      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官窯葵瓣洗

     


       官窯葵瓣洗, 高4.8cm,口徑18.7cm,足徑11.2cm。

      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通體施粉青釉,釉面開片,片紋交織如網。足底邊無釉,露鐵黑色胎。

      宋代官窯瓷器與汝、哥、鈞窯瓷器一樣,特別注重釉色美。其凝厚的釉層系采取先素燒坯體、然后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層厚度往往大于坯體的厚度。燒成過程中,選用優質木材作燃料,以保證窯內的溫度和氣氛。官窯瓷器多為素面,既無精美的雕飾,又無艷彩描繪,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紋為飾,在釉面自然優美的片紋點綴下頗顯高貴典雅。

      此洗造型優美,釉層瑩潤如玉,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紋縱橫交錯,大片紋間又閃現條條小冰裂紋,構成優雅和諧的藝術整體。



    官窯圓洗

       官窯圓洗, 高6.5cm,口徑22.6cm,足徑19cm。

      洗直口,微敞,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寬,底部邊沿露胎無釉。此洗造型端莊典雅,通體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純凈瑩澈。釉面上,金絲般的片紋縱橫交織,片紋間又閃現出條條冰裂紋,優美和諧。

      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面,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艷彩涂繪,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紋為飾。其上紋片粼粼,愈顯高潔古雅。這件官窯圓洗是宮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藝及裝飾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紋突出。同時,借助于燒成后期的二次氧化作用,在釉層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層遮蓋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鐵足”,使器物愈顯古樸莊重。



    官窯弦紋瓶

       官窯弦紋瓶,高33.6cm,口徑9.9cm,足徑14.2cm。

      瓶洗口,長頸,圓腹,高圈足,圈足兩側各有一長方形扁孔可穿帶。頸至腹部有凸起弦紋7道。瓶通體以青釉為飾,釉層肥厚,呈粉青色,釉汁瑩潤,具有凝厚深沉的玉質美。

      此瓶體仿漢代銅壺式樣,簡潔雅致,凸起的弦紋改變了造型的單調感,增強了器物的裝飾性。器身布滿大片紋,縱橫交錯,是宋代官窯瓷器的代表作品。

    定瓷

      宋代北方著名瓷窯。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于晚唐、五代,盛燒于北宋,金、元時期逐漸衰落。北宋定窯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紋飾以蓮花、牡丹、萱草為常見,畫面簡潔生動。定窯除燒白釉外還兼燒黑釉、綠釉和醬釉。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官”等字。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淚痕之特點。



    白釉刻花折腰碗

        定窯印花纏枝牡丹蓮花盤,高5.4cm,口徑30.4cm,足徑13.6cm。

      盤侈口,淺腹,圈足。里口凸起弦紋2道。盤以印花為飾,以回紋將盤內壁與內底界開,內底飾蓮花、荷葉紋各5組,內壁飾纏枝牡丹2周,兩層牡丹上下相錯,排列有序。盤內外施白釉,口沿因覆燒無釉而鑲銅口,外壁可見旋痕及因釉水下流而產生的淚痕。近足處有多處露胎,是為定窯瓷器的典型特征。



    定窯印花纏枝牡丹蓮花盤

      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燒白瓷為主,細潤光滑的釉面,白中微微閃黃。裝飾以印花、刻花、劃花與剔花為代表,尤以印花技法為世人所稱道。這件印花纏枝牡丹蓮花盤器型大而規整,印花繁縟,層次分明,線條流暢,紋飾清晰,充分顯示出定窯印花品種的制作水平之高,是清宮舊藏的定窯器之珍品。



    定窯白釉刻花直頸瓶

       定窯白釉刻花直頸瓶,高22cm,口徑5.5cm,足徑6.4cm。

      瓶平口外折,頸細長,圓腹,高圈足外撇。腹部刻螭龍穿花紋飾。

      此瓶造型優美,胎體潔白,螭龍紋刻劃得矯健生動,刀工遒勁有力,線條自然清晰,為定窯的上乘佳作。



    刻花梅瓶

      刻花梅瓶,高37.1cm,口徑4.7cm,足徑7.8cm。

      瓶小口折沿,短頸,豐肩,肩下漸收斂,圈足。俗稱“梅瓶”。通體施白釉,釉色柔和潔凈,白中閃黃。肩部刻菊瓣紋一周,腹部刻纏枝蓮紋,下部刻上仰蕉葉紋,刻花清晰婉轉,深淺不一,蓮花簡潔典雅,線條流暢,顯示出定窯刻花技術的嫻熟。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窯梅瓶的標準式樣。



    孩兒枕

      孩兒枕,高18.3cm,長30cm,寬11.8cm。

      枕作孩兒伏臥于榻上狀,以孩兒背作枕面。孩兒兩臂環抱墊起頭部,右手持一繡球,兩足交*上蹺,身穿長衣坎肩,長衣下部印團花紋。榻邊模印花紋,四面開光,其中一面凸起螭龍,相對的一面光素,其余兩面凸起如意頭紋。枕身釉作牙黃色。底素胎,有兩孔。

      枕是睡覺時墊首用具。在中國古代,人們喜歡使用玉枕、瓷枕,這是由于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讀細書”的作用。瓷枕始創于隋代,盛行于唐、宋、元各代。此件孩兒枕塑制精美,人物形態活潑、悠然,是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珍貴制品。

    哥瓷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這里所說的哥窯是指傳世的哥窯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地優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

      傳世哥窯瓷器不見于宋墓出土,其窯址也未發現,故研究者普遍認為傳世哥窯屬于宋代官辦瓷窯。長期以來,人們主要是根據文獻記載和傳世實物對其進行研究。南宋人葉寘的《坦齋筆衡》明確指出南宋官辦瓷窯有兩個:一是郊壇下官窯,其窯址已在杭州烏龜山被發現;另一個是修內司官窯,其窯址至今未發現。有學者根據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論》中對修內司官窯特征的記載,認為傳世哥窯即宋代修內司官窯。



    哥窯八方碗

      哥窯八方碗,高4.2cm,口徑7.8cm,足徑2.8cm。

      碗呈八方形,口微外撇,弧壁,瘦底,八方形圈足,足微外撇。碗里外滿施釉,外壁施釉較厚,開片較大,為冰裂紋;內壁施釉薄,開片細小而密集,形成一種無規則的蜘蛛網線,即百圾碎??谘匾蛴韵麓钩尸F出紫色,足邊無釉,呈鐵黑色,俗稱“紫口鐵足”。
       此碗造型新穎雅致,折角棱線分明,線條宛轉自然,為宋哥窯器物中的珍品。



    哥窯八方貫耳扁瓶

       哥窯八方貫耳扁瓶,高14.9cm,口徑4.6-3.7cm,足徑4.8-6.4cm。

      瓶仿青銅器式樣,為八方形,口微外撇,頸部凸起兩道弦紋,兩側各有一筒狀圓形直耳,中空,俗稱“貫耳”。腹下部豐滿,高圈足微外撇。底足一周無釉,呈黑色。

      此瓶釉面光亮瑩潤,通體開細碎魚子紋,紋片自然美觀,別具一格,為典型的哥窯產品。



    哥窯葵花洗

       哥窯葵花洗,高3.5cm,口徑12cm,足徑8.8cm。

      洗呈葵花瓣式,洗心微向內凸起,底有6個支釘燒痕。通體施灰色釉,釉汁厚潤,釉面滿布開片,紋片大小相間,大片的紋線呈鐵黑色,小片的紋線呈金黃色,故有“金絲鐵線”之稱。

      此洗造型玲瓏小巧,典雅可愛,是宋代哥窯瓷器中的精細之作。



    哥窯弦紋瓶

      哥窯弦紋瓶,高20.1cm,口徑6.4cm,足徑9.7cm。

      瓶廣口,細長頸,扁圓腹,圈足,頸及肩部凸起弦紋四道,器里外及底心滿釉,通體開金絲鐵線紋片,底足露胎處為醬色。

      釉面開片原因釉與胎的收縮率不一致,冷卻時形成一種釉裂胎不裂的現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錯落有致的開片,順其自然,形成一種妙趣天成的裝飾釉。哥窯釉質凝厚,釉色沉穩,其胎體中含鐵量較高,燒成時口沿處釉下垂,形成醬口。

      弦紋瓶是典型的哥窯產品,造型端莊秀美,金絲鐵線紋片和肩頸凸起的四道弦紋使單一色釉增添了起伏變化,更具韻律感。哥窯傳世品不多,主要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哥窯魚耳爐

      哥窯魚耳爐,高9 cm,口徑11.8cm,足徑9.6cm。

      此爐造型仿商周青銅禮器簋,“S”形輪廓線上收下凸,勾勒出端莊飽滿的體態,兩側對稱置魚耳,下承圈足。爐的外觀古樸典雅,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織如網的“金絲鐵線”,使素凈的釉面富于韻律美。外底有6個圓形支燒釘痕。

      魚耳爐因兩側置魚形耳且可用來焚香而得名,是宋代哥窯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時雖有仿品傳世,但均貌似神離,無法企及原作之風韻。此件屬于清宮舊藏品,乾隆皇帝頗為賞識,曾擬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師鐫刻于器外底,詩云:

      伊誰換夕薰,香訝至今聞。

      制自崇魚耳,色猶纈鱔紋。

      本來無火氣,卻似有云氳。

      辨見八還畢,鼻根何處分。

      后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題”。



    哥窯膽式瓶

      哥窯膽式瓶,高14.2cm,口徑2.2cm,足徑5.4cm。

      瓶小口,長頸,頸下漸闊,最長徑在近足部,圈足上寬下窄。通體施米色釉,開黑色、米色紋片,俗稱金絲鐵線,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紋。

      此瓶造型秀美,器型為宋代所僅見,釉色潤澤,紋片典型。此類器傳世極少,彌足珍貴。



    哥窯碗

      哥窯碗,高7.5cm,口徑19.8cm,足徑5.6cm。

      碗敞口,弧壁,淺圈足。里外滿飾青釉,釉厚潤如脂。釉面布滿細碎的開片紋,深淺不一,如網如織,深紋片呈黑色,淺紋片呈黃色,俗稱“金絲鐵線”紋。

    聲明: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用戶
    匿名發出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服務條款法律聲明廣告服務站點導航友情連接意見反饋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日韩欧美视频_亚洲狼人制服中文字幕_久久超碰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