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候選項信息補充完善         
    所屬榜單: 世界頂級轟炸機排行榜中榜
    選項名稱: 轟-6轟炸機
    修訂時間:
    處理狀態:
    溫馨提示:您還沒有登錄,暫時不能修訂本條目信息,請登錄再行修訂! 立刻登錄!
    更新圖片:
    正在使用的圖片
    我上傳的圖片

    請填寫圖片更換理由:

    說明:

    • 涉嫌侵權或存在版權爭議的圖片,一律不予采納!
    • 請說明原圖的不足和新圖片等,若無明顯優勢,一般不會采納,請勿上傳!
    • 您上傳的圖片中不允許出現網址、標志、電話等涉嫌廣告宣傳的元素!
    • 圖片須小于200K,尺寸在150*150--1600*1600像素之間,且只能為jpeg格式。

    當前簡介: 不超過300字,簡介信息無須換行、排版
      轟-6轟炸機,原型為蘇聯的著名中型噴氣轟炸機。該機采用兩臺圖曼采夫渦輪噴氣發動機,翼型后掠,1948年開始研制,直到1990年還有少量在蘇軍中服役。
    請在下框中對原簡介信息進行編輯修訂(點擊此處將原內容復制到下框中

    當前詳細介紹: 不少于50字,不超過2000字,請注意介紹內容準確性和換行、排版形式!
      該機的各個改型在蘇軍中擔任了戰術戰略轟炸、偵察、反艦、巡邏監視等多種任務,形成了一個用途廣泛的型號系列。該機主要的缺陷是研制時間早,載荷、速度等指標較差,在蘇軍中主要作為大型作戰飛機(如圖-95、圖-142)的補充。中國引進并仿制了圖-16,至今該機仍是我軍戰略轟炸力量的核心,并且在不斷對其動力、航電及機載武器進行改進,同時在其基礎上發展了多種特種平臺,預計將至少服役至2020年左右。

      引進仿制

      1957年,聶榮臻代表中國前往蘇聯談判引進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圖-16。據稱當時蘇聯專家曾表示這種飛機已經不能滿足軍用作戰任務的需要,尤其是戰場生存能力太低,但是當時蘇聯也沒有特別好的替代機種。1958年10月12日,周恩來總理就提前試制圖-16轟炸機問題打電話給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隨即派張連奎、王西萍、陸綱等赴蘇聯進行具體談判。到了1959年,再次跟蘇聯談判進口米格-21或更新型飛機和導航設備時,我方提出圖-16飛機性能落后,希望蘇聯能提供更新型轟炸機和空空導彈,最終因中蘇交惡而沒有下文。

      1959年中國西安飛機制造公司開始仿制這一轟炸機,后一度終止,64年3月恢復研制。由于選擇建設工廠的廠址有重大地質問題,造成了仿制工作上的重大經濟損失。轟-6是當時中國試制的噸位最大的飛機,全機零件多,結構復雜,技術難度及工作量大。在試制過程中,陸頌善組織技術力量,補齊了蘇聯未提供的強度計算等資料,編制了新工藝和關鍵技術資料,攻克了多項技術關鍵,應用了多項新技術。該機于1968年試制成功,結束了中國不能制造中型轟炸機的歷史,填補了航空工業的空白。

      1959年,聶榮臻與空軍和三機部談話,提到圖-16很落后,不能作為作戰飛機使用,目前的試制可以當作練兵,將來空軍不用,還可以交給民航使用。第一架轟-6原型機于66年10月完成,用于靜力試驗。1968年12月24日,毛主席生日前夕,采用國產渦噴-8發動機的轟-6首飛成功,69年批量投產。由于中國之后一直未能獲得更好的替代機型,轟-6服役至今,并仍在繼續改進生產之中。

      結構特點

      轟-6采用懸臂式中單翼,雙梁盒式結構。焦點線后掠角35°,翼弦平面下反角3°,安裝角1°。整個機翼由中央翼、左右中外翼和左右外翼組成。機翼后緣全展長上裝有內、外襟翼和副翼。襟翼為后退開縫式,最大偏轉角35°,副翼上裝有內氣動軸向補償和調整片。全金屬半硬殼機身結構,蜂腰流線形機身。機頭有玻璃鑲嵌的領航員及轟炸手座艙,駕駛艙下機腹部的凸起內裝導航雷達。駕駛艙內兩名飛行員均有獨立的操縱系統,操縱系統分硬式操縱和混合式操縱。每位機組成員均有彈射座椅,彈射時一領(領航員)向下、二領向下、尾艙射擊手向下、尾艙無線電通信員向下、副駕駛向上、機長向上。但是應指出由于該套彈射救生系統可靠性極其低下,救生幾率幾乎為零,特別是向下彈射的機組乘員根本沒有生還的希望。因此通常機組會全力將發生事故的飛機飛回機場,或嘗試迫降。機上配有兩個充氣救生艇。起落架由前、主起落架和尾橇組成。前起落架裝有油液氮氣緩沖支柱,雙輪,有前輪轉彎機構。主起落架也各有一個裝有油液氮氣的緩沖支柱,支柱頭部各鉸接有一個小車架,小車架上裝有前后并列的4個機輪。在機身尾部還裝有著陸阻力傘。仿制時還有一些小改進,如圖-16的垂直尾翼翼尖為木質結構,對材質要求苛刻,結構復雜,工藝方法落后,生產效率低。結果在試制時從大量的木材中勉強做出了一件。最后決定用玻璃鋼代替木材,經一年多時間設計制出了玻璃鋼翼尖,強度、電性能均滿足設計要求。又如,轟-6天窗骨架零件由GC-4高強度鋼制成,是一項結構復雜、協調關系多、成形難度大的關鍵零件,追蹤采用熱成形工藝方法解決。

      發動機艙

      發動機艙位于機身兩側。發動機采用西安航空發動機公司仿制的渦噴-8發動機,單臺海平面推力7650千克,最大推力9310千克,瞬間推力10300千克。由于國內工業技術的限制,渦噴-8發動機比原型的圖曼采夫發動機推力小3000多千克,但經過在氣動外形上的努力,轟-6的速度比圖-16基型還略有提高。渦噴-8的原型為蘇聯РД-3М發動機,最大推力93千牛(9500公斤),相當于渦噴6的3倍,全重3.1噸,最大直徑1.4米。為生產這種龐然大物,必須匹配幾百臺精密、專用、大型設備和大型試\車臺。它的渦輪盤毛坯要萬噸水壓機鍛制,每臺發動機,其原材料需高溫合金15噸,有色金屬9.5噸以上。當時世界上僅美英蘇才有能力生產這種大推力發動機。仿制РД—3М發動機的中國型號命名為渦噴-8,由西安航空發動機廠研制。渦噴-8的原材料、鍛鑄件毛坯、成品附件共1193項,在1960年時一半需要進口,即使發動機制造出來,批生產的命運依然操縱在外國手中。從1960年開始,西安廠同航空材料所、上海交大等單位協作試驗,歷時6年,終于將決大部分進口原材料和附件實現了國產化。1961年,渦噴-8試車成功。接下來又是相同的延壽工程。渦噴-8剛研制出來,第一次翻修壽命僅300小時。西安廠集中科研試驗力量攻關,7年之后,延長到500小時。1979年大600小時。1983年,即出車成功22年之后,終于使大推力的渦噴-8延長到800小時,一臺頂3臺用了。從這個漫長的認識客觀規律的征程中,中國設計、工藝、生產人員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一批高水平發動機專家培養出來了。技術上,該發動機為8級軸流式,不可調節收斂型尾噴口,從壓氣機第5級和第7級后引出熱空氣對進口導葉、整流支板和整流罩進行加溫;從第8級后引出熱空氣對機翼前緣加溫。1967年1月8日,完成了300小時國家交付長期試車,1967年3月29日航定委批準交付部隊使用,稱Ⅰ批發動機。在Ⅰ批結構的基礎上,又研制了800小時結構的渦噴-8發動機,1972年7月到1975年10月,分別進行了四次工藝長期試車考核。1973年底在Ⅰ批結構的發動機上混裝了可靠性較高的800小時結構渦輪轉子,首翻期壽命為400小時,稱為Ⅱ批發動機。經一年多的混裝使用,1975年開始,全部生產800小時結構的整機,稱為Ⅲ批發動機。為了穩妥起見,初期Ⅲ批發動機的首翻期壽命暫定為500小時。79年根據外場使用情況,將首翻期壽命延為600小時;83年根據F23042機臺架交付延壽試車的情況和外場使用實際情況,決定1982年以后生產的Ⅲ批發動機首翻期壽命為800小時。渦噴-8初期有可靠性、維修性方面的多個問題,如高溫起動和高原起動困難,壓氣機第1級轉子葉片葉尖排氣邊掉塊,火焰筒筒體冷卻孔裂紋多,渦輪第2級導向器葉片固定螺釘斷裂頻繁等。當時轟-6險些停飛,經努力使發動機的可靠性和維修性提高到合理的水平。

      機上燃油系統

      機上燃油系統分為主系統和啟動燃油系統。主系統又分左右兩分系統,分別向兩個發動機供油。燃油箱加注惰性氣體,可抑制燃油爆炸,并設有緊急空中放油裝置。機上設有主液壓系統和剎車液壓系統。主系統負責起落架收放、前輪轉向,以及起落架艙、彈艙門的開啟關閉。通信系統包括通信電臺、短波指揮臺、超短波指揮臺、機內通話器和應急救生電臺。機上還安裝了空調及除冰系統。前后氣密艙的空調用來自發動機壓氣機的壓縮空氣進行增壓和加溫。轟-6一直存在座艙溫度過高的問題,夏季在地面停放時,座艙氣溫一般達50度以上,極端情況曾經達到70度。這種高溫條件不僅加大了機組成員的負擔,而且對大量精密的電子設備也有極為不利的影響。最終只能采用地面空調車的方式進行“治標”處理。

      為防止機翼前緣、發動機進氣道前緣結冰,利用由發動機引出的熱空氣進行加溫。垂尾和平尾前緣及飛行員、領航員前面的玻璃,采用電阻絲加熱裝置進行加溫。電源系統由發動機帶動的直流發電機、電池及變流器組成。

      武器系統

      轟-6的主要作戰武器為多種普通炸彈,艙內正常載重量3000千克。

      轟-6的火控系統主要由第二代自動領航轟炸系統組成,包括多普勒雷達、轟炸雷達、光學轟炸瞄準儀、計算機、航向姿態系統、自動領航儀、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自動駕駛儀和速度傳感器組成。1960年代,華北光學儀器廠研制出“六型”航空光學射擊瞄準具,為機上自衛性的航空火力控制系統,與轟-5、轟-6、水轟-5等飛機配套,能對航炮進行遙控和自動跟蹤目標。1967年,華北光學儀器廠完成“I型”航空光學轟炸瞄準具的研制。該瞄準具與國產“轟六”機配套,可供轟炸機從任何方向對固定目標或活動目標進行水平飛行轟炸瞄準;還可與轟炸雷達交連,在能見度不好的情況下使用。同年,該廠研制出“Ⅲ型”航空光學瞄準具,為第二代導航、轟炸系統配套的產品,具有適合低、中、高空的瞄準和轟炸兼顧的性能,解決了“Ⅰ型”瞄準具1000米以下不能轟炸的缺點。該瞄準具能與導航轟炸數字計算機交連,飛機在轟炸航路上做機動飛行,可避開敵人的防御火力;并能在高度200~l400米范圍內和雷達轟炸瞄準具交連,實施夜間轟炸。其重大改進主要是把“Ⅰ型”的8大件改為只有頭部、電子盒、高度組、交流機4大件,并用研制的功率大、體積小的步進機代替摩擦盤機構,提高了瞄準具的協調精度,減輕了重量。為在低空時能提前發現目標,產品中新增設了概略瞄準機構和快速導視機構。同時,對高度組進行了重新設計,使產品在能見度不好的情況下或在夜間能與雷達轟炸瞄準具交連,實施“交連”轟炸?!阿笮汀泵闇示卟捎谩白汾s法”瞄準,其操作簡單,精度高,瞄準時間短。

      機上裝有共7門23毫米自衛機炮,機頭一門,機身上、下、尾部炮塔各兩門,由射擊瞄準雷達或光學瞄準具控制。機上PX-1型炮塔(PX估計為“炮塔系統”的縮寫,又分上、下、尾部三種不同結構的炮塔,尾炮塔名稱為WPT-1)使用無消焰器的23-2機炮;機頭前向機炮為23-2H機炮,帶長消焰器。PX-1炮塔由114廠研制,1973年未定型即開始裝備使用,后于1984年針對各種問題經過改進后正式定型,至今約生產了近160套、近500座炮塔。1984年,原計劃以PX-1為基礎為轟-5研制的PX-2型炮塔,因轟-5早已停止生產,而轟-6的PX-1炮塔又與之相似,因此取消了研制計劃。

      1981年,在轟-6機上加裝第二代自動領航轟炸系統,深受部隊歡迎。為了提高轟-6的自衛生存能力,1980年,完成了轟-6機加裝自衛干擾設備的改裝。

      其炸彈武器包括核彈和早期采用過的250-1、500-1型普通炸彈。之后250/500/1500/3000-2型高阻爆破炸彈等陸續裝備轟-6使用。250/500/1500/3000-2系列炸彈是在蘇聯фAB-M54系列爆破炸彈基礎上改進研制的,60年代中期服役,適于轟-6彈艙內掛,中高空投擲。另外強-5、殲-6、殲-7、殲-8等也可掛裝使用。該系列炸彈有相同的結構和性能特點,只是外型尺寸、裝藥等略有差異。全彈由圓柱型彈體、雙圓筒試尾翼裝置、頭部/尾部傳爆管、雙彈耳和相應裝填系數的TNT裝藥等組成。彈體由彈頭、彈尾、尾錐體、彈道環組成。彈頭由鑄鋼鑄成,彈道環焊在彈頭外部,專門用來改善炸彈下落進入跨音速飛行時的穩定性。該系列的四型炸彈的技術指標如下:

      250-2型:全長1.5米,彈體直徑0.325米,尾翼翼展0.41米,彈重236千克,裝97千克TNT

      500-2型:全長1.5米,彈體直徑0.45米,尾翼翼展0.57米,彈重473千克,裝200千克TNT

      1500-2型:全長2.77米,彈體直徑0.63米,尾翼翼展0.79米,彈重1448千克,裝658千克TNT

      3000-2型:全長3.3米,彈體直徑0.82米,尾翼翼展0.41米,彈重2840千克,裝1350千克TNT

      高阻航空炸彈外形啟動阻力大,不適合高速作戰飛機外掛,也不能用于低空、超低空轟炸。但其短而粗的外型,能充分利用轟-6炸彈艙的容積。且只需加裝適當的減速裝置及開傘控制和安全保護裝置,即可構成適用于高速低空/超低空轟炸的減速炸彈,從而擴大高阻航空炸彈的使用范圍。

      更先進的250/500/1000-3型低阻爆破炸彈是中國自行研制的。適用于高速飛機外掛投擲,轟-6并未裝備。

      核彈載機

      轟-6原型機研制成功后,西飛進一步研制了轟-6的第一個正式型號轟-6甲。在此之前,西安飛機制造廠于1963年接收了哈爾濱飛機制造廠1959年用蘇聯散件組裝的一架轟-6(因此,實際上這是一架中國組裝的圖-16),改裝為核航彈運載試驗機,代號21-511任務,1964年改裝完畢。1965年5月14日,中國轟炸航空兵某師李源一機組駕駛這架圖-16(50671)飛機,首次空投原子彈爆炸成功,李源一機組為此立集體一等功,第一飛行員李源一和第一領航員于福海記個人一等功,其他4名同志記二等功。周總理、鄧小平、陳毅、賀龍、聶榮臻等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了副師長李源一和領航員于福海等人。這架飛機曾經在轟炸航空兵某師服役,退役后被送往空軍航空某校做教學設備。這架飛機上,改裝增裝了投放掛彈系統、加溫保溫系統、防護系統和臨時性試驗設備。到甲型正式投產裝備,令解放軍空軍擁有了國產化的大型轟炸機,主要作為常規轟炸力量使用,并能使用中國研制的各種空投核武器。66年5月15日,轟-6甲才通過生產定型,同年10月15日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準投產。轟-6甲執行了中國第一次氫彈試爆。

      隨后在甲型的基礎上發展了轟-6乙型中程偵察機,1979年定型,裝有航丁-42型紅外相機。到1975年,轟-6丙型開始論證,1977年開始研制,1980年首飛,1983年5月完成鑒定,同年底交付空軍。主要改動包括加裝電子干擾、電子偵察、電子警戒及可投放金屬絲或金屬箔條,增強了轟-6的自衛能力。之后還發展了轟電-6Ⅰ/Ⅱ/Ⅲ電子干擾機、轟電偵—6Ⅰ/Ⅱ電子偵察機等。1987年Ⅰ型機由空軍開始研制,1990年6月首飛,1992年定型。Ⅱ型機1993年開始研制,1996年定型。有意思的是電子型轟-6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從未有過公開報道。1969年,又裝備了少量轟-6靶機運載母機,用于攜帶靶-6型高空超音速無人駕駛靶機。該型號1969年3月開始研制,1970年首飛,1971年投入試用。主要改進為加裝一對翼下掛架,用于掛載2架靶-6。

      反艦型號

      海軍航空兵于67年轟-6還在研制時就提出了研制反艦改型轟-6丁(轟-6D),因文革影響,1981年8月29日才首飛成功。經多次導彈試射后,84年12月24日轟-6丁通過技術鑒定,批準生產交付使用。85年通過鑒定。轟-6D主要作為反艦導彈載機,保留了原有作戰能力。裝備了C-601(下圖)、C-801等多種反艦導彈。

      轟-6D裝備了245型雷達和自動領航火控裝置,為此轟-6D取消了以往轟-6機頭固定機炮,且雷達罩大于甲型的雷達罩。該雷達在9000米高度對RCS(雷達反射面積)為7500平方米的海上目標發現距離不小于150千米。其自動領航火控系統具有自動領導航、導彈自動攻擊和半自動常規轟炸三大功能。需要說明的是早期的大型軍艦的RCS遠遠大于這個數字,比如“克列斯塔II”級RCS高達1000000平方米;中國051的RCS為35840平方米。隨著中國掠海高亞音速反艦導彈、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發展,轟-6還有較大潛力可挖。

      轟-6D全機共27個油箱,采用分組式向發動機供油,在飛機的油箱艙和發動機短艙內,裝有高靈敏度的感溫報警滅火系統,駕駛員可手動操縱滅火。油箱內充入惰性氣體。D型裝備了具有分別以慣導、指揮儀、自動駕駛儀、多普勒雷達、航向姿態系統交聯構成的三種自動導航功能的導航系統。這種全自動導航系統精度高,保證了飛機按照預定的航線保持航跡平飛,按給定的坡度操縱飛機自動轉彎、轉動、改變航向等。新增的全天候自主式慣性導航系統,可在全球范圍內適用,并以較高精度輸出飛機的即時位置、姿態,通過計算后發出駕駛指令操縱飛機。其航向姿態指引系統可以在飛行過程中,自動顯示飛機的各種航向角、姿態角、偏流角、無線電臺方位角和相對方位角,以及飛機在轉彎時的角度、航道偏差等等。

      轟-6D裝備了自檢測甚/超高頻電臺,具有多頻段多功能的優點,并可預選20個波道。在主波道通信同時,能預設救生頻率進行信號接收聯絡,也可自動應急發射呼救信號。通信系統中配備的短波電臺、救生電臺(每個乘員配備)和機內通話器等設備,可以保證在飛行中飛機與飛機、飛機與地面之間中、近距離的指揮聯絡和遠距離通信聯絡,機組能用機內通話器進行封閉式通話。D型氣密艙增壓和加溫用的空氣,由發動機壓縮機供給的。僅有一臺發動機工作時,也能保證供空氣。如飛機座艙受損引起艙壓降低,能手動調節氣壓。在低空飛行時座艙內自然通風,前后座艙均設有專門系統。為了防止結冰,在機翼、發動機、尾翼以及駕駛員座艙玻璃、領航員瞄準玻璃等部位均有電熱或氣熱加溫裝置。該型號采用了WQJ-1型發動機起動機。目前轟-6D已經出口。

      D型裝備了彈艙投放/導彈外掛發射系統互聯的聯合火控系統,能自動搜索跟蹤選擇的攻擊目標,測量、實時計算目標相對運動參數,以令指揮儀發出準確指令,實施對目標的自動攻擊或轟炸任務。使用的主要武器為鷹擊6號空艦導彈,出口稱C-601。該彈1966年隨空艦導彈“371工程”立項,當時名為“風雷一號”,由三院在海鷹2號反艦導彈基礎上進行改進研制。隨后確定了由轟-6丁攜帶兩枚鷹擊6號的全作戰系統方案,全系統主設計師為路史光同志。1979年,模擬試驗順利進行,ZJ-6指揮儀、自動駕駛儀和彈載773甲多普勒雷達相繼進行對接試驗,并成功進行了試射,當時發現773甲和機載773雷達相互干擾。1981年在遙測實彈打靶中取得四發四中的可喜成績,飛行性能良好。1983年,鷹擊6號獲得國家科工委批準定型,并進行了部分指標調整。站長認為當時可能是針對反艦導彈技術的發展變化,加強了鷹擊6號的低空突防性能。1986年C-601成功外銷,在兩伊戰爭中完成了多次實戰任務。

      C-601反艦導彈飛行速度約M0.9,采用中段自控加末段雷達主動制導,射程約150千米,飛行速度M0.9,平飛高度50、70、100米;彈重2440千克,長7.36米,彈徑0.76米,翼展2.4米,戰斗部380千克,采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彈體內有推進劑箱和氧化劑箱。

      轟-6丁可在1000到9000米高度之間投放該彈。投放后導彈自由下落至850米高度,發動機點火,于500米高度改平;至預訂射程時彈載多普勒導航雷達關機,末制導雷達開機捕獲目標;隨后導彈開始俯沖,命中后三個觸發引信起爆戰斗部,摧毀敵艦艇目標。

      兩發齊射間隔5~15秒,對于當時的艦艇來說,這一時間間隔足以導致艦空武器系統缺乏足夠的反應時間攔截第二枚導彈。

      后期改進

      據稱后期生產的轟-6甲(也可能是改進后的丙型)部分改造為轟-6F改進型,主要調整了主儀表板和輔助儀表板,增加了慣導設備的控制顯示部件和狀態選擇部件。增加了慣性導航系統、GPS定位導航、導航信息處理機,換裝領航儀和航向聯系盒。從而組成了慣性導航、GPS導航和多普勒導航三種導航分系統,互相交聯配合,可與轟炸瞄準系統交聯,實施自動瞄準轟炸。該系統采用了衛星導航技術、卡爾曼濾波技術、多余度組合導航技術,導航功能強、精度高、工作可靠性好,可以實施遠距離自動導航、機動瞄準和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實施低空激動突防。因此該改型具備了原距離、遠海導航轟炸能力,解決了轟-6飛機難以遂行遠海作戰的問題。取消了不必要的背部和機頭航炮,并采用了藍灰色低可視性涂裝。甚至有一架轟-6被用于提高隱身性的研究試驗,進行了一定的改裝。

      為改善轟-6的航程、發動機壽命等性能,西飛于1970年提出了深入改進的轟-6I方案。這一方案非常大膽,采用四臺英國“斯貝”512-5W渦扇發動機(FBC-1也采用了當時引進的“斯貝”渦扇發動機)代替原有的兩臺渦噴-8發動機。其中兩臺布置在原渦噴-8的位置,另外兩臺在機翼下吊掛。轟-6I航程從原型的5760千米猛增至8060千米,海平面爬升率從原型的18.6米/秒提高到29.7米/秒,效果顯著。但由于大量改進現有的轟-6成本太高,而且“斯貝”發動機的數量和后勤維護很成問題,轟-6I方案被放棄。

      轟-6還衍生了其他一些小改型,如無人靶機母機和轟電-6電子戰改型。

      另外根據種種資料可以肯定,轟-6是中國幾種空地導彈的載機。由于中國對空地導彈保密很嚴格,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匱乏。目前所知的可能是空地導彈的型號包括上游-2A(SY-2A)的改型。上游-2A是上游-2反艦導彈的改型,用渦噴發動機取代了上游-2的火箭發動機,射程增加到130千米以上,長度增加少許。上游-2A采用GPS+慣導+末段主動雷達制導。最容易識別的特征是其進氣道裝在彈體后上方,類似于美國AGM-86。據信上游2A的空地改型取消了火箭助推器,導引方式沿用上游-2A的模式,但末段有所不同。根據一些資料,該彈可能涂成黑色。另外外界傳說的中國空地導彈還包括“紅鳥”系列巡航導彈,載機同樣是轟-6。未經證實的說法是,攜帶兩枚空地導彈的是轟-6H型。某型導彈中段采用慣性制導,末段采用電視制導頭,將圖象發回轟-6H,由武器控制員鎖定目標。H型本身主要改動了導航設備。此外在鷹擊8反艦導彈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據稱編號為“空地8”的空地導彈,發射載機同樣采用轟-6。但據稱由于尚處于研制發展的階段,使用不同空地導彈的載機實際上是不同的型號,在可使用的空地武器方面并不具備多少通用性。

      轟-6 086號是發動機試驗高空平臺,于1969年以圖-16改裝完畢。炸彈艙內加裝一個可升降發動機平臺,前端有一圓環作為進氣調節。086號完成了中國大量發動機的試驗工作。

      轟-6改型還包括轟油-6空中加油機,該機在翼下加裝兩個軟式加油吊艙,能為殲-8ⅡD空中加油型戰斗機進行加油。該型號取消了機頭玻璃鑲嵌結構的觀察轟炸艙、尾炮等,尾部觀察窗略有增大。該改型全機可載油37噸,輸油18.5噸,約夠6架殲-8D型機使用。對接操作通過儀表指引和目視控制。該型機的導航系統為兩套慣性導航系統組成,互為備用,加裝了兩套塔康導航系統,用于加、受油機空中測距和對地近程導航、定向儀。加裝航向姿態系統。機頭裝有氣象雷達。通信系統增加了兩套超短波單邊帶電臺、兩部保密電臺和救生電臺。電子對抗設備中增裝了雷達告警設備和箔條/紅外誘餌投放器。為了實施夜間加油,在左右掛架兩側、左右起落架短艙內側的尾錐內、后機務艙兩側各裝了一個白光燈。加油吊艙也裝有指示燈。

      轟-6K轟炸機

      轟-6K是最新的轟-6改型,是首個采用綜合導航火控系統的轟-6改型。據分析,其基本情況如下:

      1.可掛6枚KD88巡航導彈,內部彈倉全部改為燃油艙;

      2.采用D-30KP-2型發動機,該發動機是俄羅斯索洛維耶夫設計局(現稱彼爾姆航空發動機科研生產聯合體)研制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其最大推力為12.5噸,涵道比2.42:1,翻修壽命3000小時。D-30KP是前蘇聯時期研制的第一種大涵道比高性能渦輪風扇發動機,特點是推力大、耗油率低、性能可靠。目前,中國空軍伊爾-76運輸機和轟-6K轟炸機裝備的均是俄制D-30KP-2型發動機。推力增大30%,耗油量減少20%,加上內部彈倉全部改油艙,航程比原轟6增加30%,即作戰半徑在常規任務情況下為3X00-4X00千米,滿足我空軍對臺東部目標打擊要求。

      3.換裝新型火控雷達和搜索雷達,取消機頭透明領航員艙和頜下 雷達,將原領航員艙改裝為雷達設備艙。

      4.加裝GP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5.所有機炮炮塔全部取消,尾部無線電操作員艙取消,換裝新型大功率電子干擾設備,保證突防安全。

      6.載員4人,統一安排在機頭,分2排,每排2人,分別為駕駛、副駕駛、電子戰/通信官和領航/轟炸官,全部前向乘坐,安裝獨立彈射座椅。

      7.重構航電系統,采用大屏幕LCD玻璃座艙,優化人機工程,操作大為簡化。

      研制轟-6K的背景是,為改變老轟-6腿短、彈少、看不遠的問題,滿足對臺應急作戰急需,滿足打擊臺島東部地區目標的急需,急需對轟-6大改,使其成為我軍巡航導彈載機,滿足對敵目標迂回遠距打擊需求,同時為加快研制進度,對轟6主體承力結構不做大改,只針對換發對進氣道、尾噴做針對性重新設計和修形,對主翼和尾翼空氣動力學匹配做適當調整,以滿足發動機進氣量增大,推力增大后對飛機影響。同時,根據近年來中國航空電子技術飛速發展,采用最新電子設備完全徹底替換了老轟-6電子設備,同時采用了電傳操縱、隱身涂料等目前國內較成熟的技術對轟-6進行了改造。應該說,轟-6K的研制成功,是對近10年來中國航空制造業綜合集成能力的一次大檢閱,集中體現了中國航空電子、材料技術的最新成果,為其他老舊航空產品升級改造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路。

      在蘇聯,圖-16歷經多次改進,戰斗力大大增強,出現了多種改型,值得我們借鑒。蘇聯的圖-16的領航艙已被機頭雷達艙替代。2004年,圖波列夫公司和俄羅斯國防進出口公司表示,如果中國需要更新的轟炸機,圖波列夫公司將很樂意向中國提供自己的產品。不過這種交易主要取決于兩國政府間的意向和談判,只有在政府間達成協議以后,圖波列夫公司才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來提供產品。同年的珠海航展上,圖波列夫公司展出了圖-22M3的模型。

      直到21世紀,轟-6的炮塔仍在生產、研究和改進。站長認為,炮塔的重量,不如讓給電子干擾設備等使用,但是由于涉及到配平的問題,大改似乎又并不劃算。據稱最新的轟-6H已經取消了一個炮塔。

      轟-6H轟炸機

      中國自行設計生產的中國轟-6H轟炸機堪稱遠程精確打擊的“點穴”高手,一是航程遠。轟-6H是目前(2009年)中國所有戰斗機中航程最遠的,飛行距離可達5000多公里。二是精確打擊能力強。轟-6H掛載的導彈射程達100多公里,從發射到攻擊完畢僅需4分鐘,精確度最高能達到半米之內。

      中國轟-6H轟炸機本身主要改動了導航設備,突出特征是翼下外掛了2枚鷹擊-63反艦巡航導彈,鷹擊-63的問世使得中國解放軍空軍具備了戰術精確打擊能力。鷹擊-63最早在2000年3月被媒體報道,是C-601反艦導彈的空射型。從互聯網上的圖片看,該型導彈末端可能采用光學制導,飛行中段則可能使用衛星或慣性制導。

      轟6H的后機身下部有一個小雷達罩,可能是用于引導鷹擊-63的數據鏈系統。這種結構設計與前蘇聯1958年試飛的圖-16K-10飛機相似,但存在著較大的缺點:鷹擊-63對母機存在著依賴性,一旦母機被攻擊,導彈將無法執行任務。盡管如此,在1998年、1999年的時候,解放軍空軍有了配備鷹擊-63的轟6,就具備了打擊重要戰略目標的能力。

      轟-6空地導彈試驗機

      轟-6空地導彈試驗機是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改型設計的一種可攜帶兩枚中程空地噴氣式飛航導彈的專用試驗機。為使轟-6導彈機早日設計定型,共研制了兩架轟-6導彈試驗機。該改型及其攜帶的空地63型空地導彈,是首個公開的我軍現役空地導彈發射平臺及導彈武器,而以往公布的類似產品均系反艦或者外貿用途。

      該試驗機的主要用途是作為轟-6導彈機的研制試驗機,承擔轟-6導彈機研制過程中的飛機各系統、設備以及飛機飛行性能和操穩品質、某型導彈研制和定型等項目的試驗驗證工作。是對轟-6導彈機的作戰使命、戰術技術指標、使用要求等方面進行考核的基礎。

      與轟-6系列飛機一樣,轟-6導彈試驗機裝有兩臺WP-8型發動機,導彈對稱懸掛于機身兩側的機翼下,該試驗機于1995年1月正式開始研制,1998年4月第一架試驗機完成飛機總裝,7月第二架試驗機完成飛機總裝,12月2日第一架試驗機首飛成功,12月9日第二架試驗機首飛成功。注意該機的尾炮塔已經取消。

      1999年11月兩架轟-6空地導彈試驗機完成調整試飛和測試改裝工作。2000年4月25日完成飛機性能、操穩定型試飛和自控彈飛行試驗。

      2002年11月雙發連射靶試圓滿成功。

      轟-6導彈試驗機的研制成功,為中程空地導彈武器系統以及相應的機載設備提供了理想的試驗平臺,也為轟-6導彈機的全武器系統定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軍轟-6使用的另一種先進精確制導空地武器是空地88(KD88)型空地導彈,該彈是在鷹擊8(外銷型號C-801/802/803)導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下圖為該彈出口型號C-802KD的宣傳掛板。

      根據新聞報道,技術人員在對該型導彈做電磁兼容試驗時,施加的干擾還沒達到規定強度,導引頭畫面便出現“黑條”滾動?!巴?,抗干擾不過關,必須改進設計?!必撠煴O督試驗的副總代表張殿坤向研制方提出要求。最后,研制方按軍代表的要求,改進設計,增加了濾波功能,完全滿足了設計要求。由此可以推斷,空地63使用的是“人在回路中”的電視制導方式。

      一次,該導彈在進行飛行試驗時出現舵機卡滯。研制方解釋說只需換一臺舵機便可繼續試驗。負責靶試監督的副總代表張殿坤說服研制方停止試驗查找問題。經查找發現,原來是舵機離合器磁粉存在批次質量問題。后來,在軍代室和研制方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改進工藝,降低磁粉顆粒度,使問題得到解決。

      “查故障一定要查到末梢,查到山窮水盡?!边@是該室軍代表常說的一句話。副總代表張殿坤和軍代表卡繼興在某試驗靶場組織試驗時,導彈在地面試車工作正常,可飛機掛彈升空后發動機點火失敗,飛機只好帶彈返回。軍代表兵分兩路,一路對導彈點火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另一路對執行任務的飛行員進行詳細詢問。最后,他們把故障點鎖定在直徑2毫米的補氧管上。后經檢查發現,用于密封的橡膠圈由于插拔次數過多、磨損掉下的橡膠顆粒堵住了補氧管路。他們舉一反三,發現同一批次的其他導彈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此類問題。后經設計人員改進設計,增強材料的強度,避免了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

      該導彈在進行制導系統半實物仿真試驗時一直偏左,且散布規律不符合正態分布。研制方技術人員始終沒有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劉治德總代表組織軍代表通過分析試驗數據,發現導彈末制導設計上的不完善是導致問題的根源。軍代室和有關專家一起對末制導規律、參數、模型、控制環節進行了3次修改,徹底解決了末制導精度不高的問題。

      這個軍代室還先后向研制方提出50多項合理化建議,對提高導彈作戰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該型導彈最初設計的掛位左右不能互換。軍代表發現這一問題后,集思廣益,重新進行設計。經研制方專家研究論證,采納了軍代表提出的設計方案。

      該型導彈最初的運輸設計采取的是彈衣包裝,運輸時需要用專用的公路或鐵路運輸車。在有關部門參加的評審會上,軍代表提出了改進包裝儲運的設計方案。專家經過論證,認為軍代表所提的方案設計新穎,切實可行。設計改進后,現在只用普通車輛就能運輸導彈。

      該型導彈發射控制臺原設計采用的是人工判斷、手動控制,開關指示燈達40多個。張殿坤副總代表經過攻關,將原設計中控制發射點上的18個開關按鈕、指示燈全部取消,實行計算機自動控制,信息資源實現了由綜合顯示器顯示。改進后,只需一人便可完成發射程序。

      轟-6與鷹擊-6反艦導彈

      "獾"叼"狗窩"

      1956年一架圖-16轟炸機攜帶一枚小飛機似的"狗窩"導彈出現在巴倫支海西部上空,逼近觀察的北約偵察機拍攝的照片出現在一些報紙和軍事刊物上,世界??兆鲬鸺夹g悄悄地掀開了新的篇章。當時"狗窩DOUBLE_QUOTATION是世界上最早投入現役的空射反艦導彈,其遠達100公里的射程和由高速的噴氣式轟炸機攜帶突防的戰術,使得當時具有最強大艦載航空兵的美國海軍望而卻步。然而,此時的中國大陸??哲娨琅f停留在使用炸彈和魚雷攻擊海上艦船。

      中國早期反艦能力

      1950年蘇聯援助中國大陸一批圖-2轟炸機,這是中國轟炸航空兵早期的主要裝備。這些圖-2轟炸機不僅擔負大陸空軍的對地轟炸,還要擔負對海作戰。在1955年1月10日攻擊臺灣"中權"號坦克登陸艦時,這些轟炸機使用的是250公斤的普通炸彈。由于當時海上風浪大,登陸艦處于停泊在大陳島港灣中,而且其航速低機動性差,又缺乏防空武器,無法對付大陸空軍圖-2轟炸機的中高空水平投彈。運載大量燃油和彈藥的登陸艦被命中后,發生了大爆炸。當時參加轟炸的圖-2編隊在離大陳島十多海里外爬生到了3000以上高度,致使轟炸航線超過了港灣中的臺灣高射炮的有效射擊斜距,很多臺灣高射炮火全部打空。而此次轟炸只炸中了停泊艦群中笨重的運輸艦只,這已經顯現大陸轟炸航空兵缺乏對海上作戰艦艇攻擊能力。由于沒有有效打擊臺灣海軍作戰艦艇,這些戰斗艦艇依舊對即將發動的登陸作戰威脅很大,因此幾小時后,大陸空軍再次動用強擊機對港灣和大陳近海的臺灣作戰艦艇進行俯沖轟炸,將其中的錨泊的"衡山"號護衛艦炸成重傷報廢。

      螺旋槳活塞發動機的圖-2轟炸機在二戰期間的對海作戰中,并沒有取得過很好的對海軍艦艇的戰果。隨著戰后噴氣機時代的到來,轟炸機也很快全部噴氣化,大陸在1952年開始引進生產蘇聯的伊爾-28轟炸機。在引進噴氣轟炸機的同時,也非常重視機載反艦武器的引進。與伊爾-28配套的РАТ-52航空火箭魚雷同時引進,作為對艦艇的主要攻擊武器。

      大陸引進生產的型號改稱為魚-2。РАТ-52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魚雷武器,依靠火箭發動機推進。鑒于而戰期間的經驗,魚雷轟炸機在進入攻擊艦艇航向后,需要采取低空水平飛行,高度太高或俯沖等狀態,會使魚雷著水后,發生與瞄準航向很大的偏差,而過大的高度會摔壞魚雷穩定面,當時航空魚雷都是無制導的直航魚雷。在典型的攻擊過程中,魚雷轟炸機需要在距目標數海里外降低高度,一般是貼水幾十米飛行,同時調整航向對準目標。一些魚雷機上安裝有自動計算提前角的陀螺瞄準轟炸儀,而很多魚雷機只有機械瞄準具,靠飛行員瞄準。在離目標1海里左右飛機投雷,同時趕快轉彎逃離。

      艦艇的防空火力是魚雷機致命的客星,1942年6月,美國海軍的TBD"掠奪者"在中途島海戰中,被日軍悉數擊落連續兩個批次的全部飛機。原因是這些魚雷機攜帶魚雷非常笨重,低空飛行瞄準無法機動,規避戰斗機和艦艇防空炮火的攔截,有些魚雷機幾乎是迎面被彈,被炮火打成碎片。而日軍97式魚雷機則采取遠距離投雷,因為日軍的航空魚雷射程比美軍遠近一倍,因此投雷距離幾乎可以處于美軍40毫米高射炮的射擊斜距邊緣。但是日軍的魚雷機飛行員依舊還是最大限度的逼近美軍艦艇投雷,因為空中投雷受到的擾動很多,二戰時期的魚雷并沒有設計空氣彈道,要保持較高的魚雷命中率就必須讓魚雷盡快入水,而距離太遠進行投雷,高速機動的美軍艦艇容易使其脫靶。

      蘇聯海軍對于航空魚雷有自己獨特觀點。在設計РАТ-52魚雷時,采取空中彈道和水下彈道相結合地方式。РАТ-52魚雷與其說是魚雷,卻更象類似跳彈攻擊的火箭彈。采用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中部有很大的彈翼,適合在空中飛行及水下滑行穩定彈道。РАТ-52由伊爾-28攜帶,投放高度最高可達1000米,相對二戰期間有很大的作戰靈活性。作戰過程是由伊爾-28轟炸機攜帶,利用機上雷達搜索目標。當接近到離目標約5000米距離時,飛機將РАТ-52投放。魚雷在空中有5000米的最大飛行彈道和500米的水中彈道。這種作戰方式大大縮短了魚雷攻擊時間。在1953年蘇聯海軍的演習中,成群的被稱為"小獵犬"的伊爾-28轟炸機接二連三投下РАТ-52,這些大小外形與海豚類似的魚雷,由火箭助推從空中飛出4000多米后扎進水中,魚雷助推發動機脫落,主火箭發動機點火,推進魚雷在水中沖向目標。這種攻擊氣勢宏大摧枯拉朽,當時令北約海軍十分震撼。中國大陸海軍航空兵在50年代初獲得了伊爾-28轟炸機生產線和РАТ-52魚雷,國產型號分別為轟-5轟炸機和魚-2魚雷,中國??哲姵醪骄哂泻娇辗磁災芰?。

      風雷一號

      盡管魚-2魚雷相對老式航空魚雷有很大的戰術優勢,但是隨著海軍艦艇武器裝備性能上的飛躍,在幾千米距離上的對艦攻擊成功率很低。50年代初,海軍艦艇開始大量采用火控雷達和與雷達聯動的射擊指揮儀控制艦炮的射擊,命中精度極大的提高。一些76毫米和114.3毫米及127毫米的艦炮都有單獨的火控雷達,這些火炮都是高平兩用,有效對空射擊斜距超過了魚-2魚雷投放距離,艦炮的射擊精度比二戰提高了近70倍。尤其是艦空導彈的出現,使得飛機突防面臨嚴重威脅。在60年代魚-2魚雷也改由強-5強擊機攜帶,每架強-5在機腹下掛載一枚。轟-5轟炸機速度慢,大陸海軍航空兵企圖以高亞音速的強-5利用速度低空突防,比轟-5更容易接近防空火力密集的艦艇。然而強-5攜帶魚雷后,飛行非常笨拙,突破越來越精確的艦隊防空體系很勉強。1956年蘇聯的"狗窩"空對艦導彈的出現,引起了各國對空艦導彈的關注,也影響了中國海軍的作戰觀念。60年代初期,當中國正在著手仿制544反艦導彈的同時,??哲娭幸恍┯羞h見的人士提出需要一種空對地和空對艦導彈。但是當時中國正處于極其困難的時期,有限的資金只能先保證仿制544反艦導彈。

      研制空對艦導彈的提議一擱置就是4年,直到1965年地,空軍正式向軍委申報,要求安排導彈的研制工作。當時空軍裝備仿制圖-16的大型轟炸機只能使用普通炸彈遂行高空轟炸任務,而射高達27000米的地空導彈對其威脅很大,1965年以后,這些大型轟炸機幾乎已經沒有高空轟炸生存的可能,因此面臨嚴峻局面的空軍提出需要一種能在導彈射程外發射的空襲武器。在空軍申報的文件中,要求研制一種射程不小于150公里,重量三噸以下的空射導彈,不過空軍要求這種導彈主要對地攻擊兼顧攻擊海上艦艇目標??哲姷膱蟾嬉鹆撕艽蟮姆错?,在相關的幾個參于預研的單位內,各種設想被寫成方案上報。還有很多不著邊際的方案在本單位就被壓下了。這些異想天開的方案今年被偶然披露后,很多業余軍事愛好者差點當真。

      由于大陸還沒有陸上目標識別末導設備,地面背景復雜,研制這類設備不是短時間能作到的,因此決定先研制空對艦導彈。60年代的中國,基礎研究儲備非常少,缺乏成熟的氣動模型。經過反復的斟酌,選擇了在海鷹二型岸艦導彈的基礎上改型為空對艦導彈。1966年,飛航導彈研究院的總體設計部組建了空艦導彈研究室,并向國防科委和國防工辦呈報了《改裝海鷹二號導彈為空艦型號的總體方案》,全武器系統代號為371工程,意為三機部和七機部協同研制的第一項工程,導彈型號為風雷一號。

      1966年的十月在北京召開了371工程方案審定會,確定了總體設計和戰術技術指標。海鷹二號當時已經進入打靶試驗階段,但是對其飛行中的彈道情況并沒有很深入的把握,而空射導彈作戰彈道包括投放滑翔、平飛、仰俯,投放與地面發射過程不同,是否會受到干擾載機干擾等問題需要進行風洞試驗,此外空中發射遇到的低溫問題是否會影響發動機點火和工作也沒有把握。針對這些問題,采用彈道模型在風洞中投放,同時進行發動機低溫試車。當1967年春天四次低溫試車成功后,狂熱的政治運動也進入了高峰。此前參加研制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在極其混亂與艱苦的情況下,勉強繼續研制,而此時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卻徹底席卷了這塊茍延殘喘的科研陣地。政治運動的沖擊,導致風雷一號的總體技術協調問題無法協調,不過研制人員依舊頑強地支撐著,直到1969年負責擔任風雷一號載機研制任務的172廠正式申請轟-6丁飛機停止研制后,風雷一號導彈的研制工作才完全停頓。雖然聲稱是暫停,但對于風雷一號這個型號來說已經到了盡頭。

      新生

      由于1973年8月南海西沙地區的局勢驟然緊張,使大陸海軍意識到了快速反應和支援的重要性。當時海軍航空兵和空軍的作戰飛機能夠從海南島三亞附近的基地起飛,對西沙群島遂行巡邏,而面對南越海軍的護衛艦的攻擊手段卻很有限,能夠攜帶的對地攻擊武器只有火箭彈和自由落體的普通炸彈。雖然南越登島部隊部署了高射炮和單兵防空武器,其護衛艦也一直呈防空態勢與島上火力構成相互支援狀態,但是采用轟炸機從高空轟炸島上南越部隊的目標是毫無問題的,而攻擊海上機動的南越護衛艦卻很難。強-5強擊機和轟-5轟炸機雖然能夠攜帶炸彈和魚-2魚雷進行突擊,但是缺乏目標遠程搜索和指示。大陸能夠遂行反艦任務的強-5飛機沒有目標搜索設備,首先要依靠目視對西沙附近的海域進行搜索或接收水面艦艇的引導接近目標,然后進行超低空進行投彈或采取水面跳彈攻擊。由于強-5武器投射距離近,因此遭到有火控雷達的防空炮火以及肩射導彈攔截的可能性很大,幸虧當時南越海軍艦艇沒有區域和點防空導彈。轟-5飛機攜帶魚-2魚雷能夠在南越海軍40毫米高炮射程外投射,卻處于其127毫米艦炮射程內,而且在最大投射距離上投放魚-2很難命中護衛艦這樣的高速機動目標,魚-2的原型РАТ-52本就是用于攻擊巡洋艦以上的大型水面目標的,不適合攻擊中小型艦艇,二戰中,很少有魚雷命中驅逐艦一類的目標。根據當時西沙形勢判斷,最可能的不是與島上駐軍發生沖突,而是海軍艦艇之間的對抗引發交戰,事后證明這個判斷是非常正確的。

      1974年1月17日爆發了西沙海戰,大陸海軍以獵潛艇和掃雷艦投入海戰,而南越海軍是大型的護衛艦。當時大陸海軍都是小噸位作戰艦艇,沒有得到任何空中支援。雖然海戰最終以大陸海軍獲勝,但是航空兵的作戰反應能力體現整個裝備體系已經不適合現代戰爭。航空兵的殲擊機直到海戰結束以后才趕到交戰海域上空巡邏警戒。海戰使海軍部門深深感到應該有遠程載機和制導武器才能有效控制南海。

      然而混亂的文革后期任何工作都進展很慢,直到1975年的9月,中央軍委才批準同意恢復轟-6丁飛機掛載導彈武器系統的研制。同年11月國防工辦提出應以6年前停工的風雷一號導彈原設計方案為基礎,盡量選用現成的成品設備,以最快速度提供部隊裝備。一個泱泱大國有近30年沒有空對地和空對艦導彈,需要迅速填補這個空白。至此,空艦導彈的研制工作又重新啟動,已經散到各處的原風雷一號的科研人員開始集中。1976年又是一個動蕩的年頭,接二連三的重要領導人逝世和政治斗爭,研制工作幾乎名存實亡。

      1977年4月,三、四、五機部、八機部總局和海軍所屬近60個單位遵照中央軍委的批示,在青島聯合召開系統方案審定會及配套定點協調會。這次會議意義重大,明確了研制程序和研制配套生產分工,使結束共和國沒有空艦導彈的工作真正進入實施階段。在這次會議上,決定將導彈正式命名為鷹擊6號艦空導彈,同時在轟-6甲型基礎上改裝轟-6丁載機,方案是在轟-6機翼下掛載兩枚鷹擊-6導彈。

      研制歷程

      由于已經有仿制上游1號以及研制海鷹1號和海鷹2號導彈的經驗,對于鷹擊6號的研制有些輕車熟路。鷹擊6號的末制導雷達采用了新型的單脈沖雷達,而不是上游1號和海鷹導彈初期的圓錐掃描雷達。所謂圓錐掃描就是以一束與天線中軸線成很小角度、寬度只有1~2度的筆形波束圍繞天線中軸旋轉來確定目標空間位置,掃描范圍類似一個圓錐。這種掃描方式最早是納粹德國應用于"維茨堡"高射炮火控雷達跟蹤,缺點是容易受到角度欺騙干擾,而且無法對抗角度欺騙干擾,因此戰后都采用單脈沖制式跟蹤目標。大陸在70年代初,就成功地研制出了彈用單脈沖末導雷達,并開始改裝在海鷹導彈進行試驗。在研制鷹擊6導彈時,這些單脈沖雷達并沒有完全成熟,由于對雷達研制進展有充分的信心,因此還是作為現成產品入選。不過由于文革多年荒廢基礎研究,缺乏預研儲備,很多哪怕是細小的問題都得從頭試驗,因此研制進展很慢。從1977年到1979年才研制了9套DM1A單脈沖末導雷達進行試驗,1981年改進了抗干擾電路后命名為DM1C,經過1982年的幾次試驗后,整機終于定型。這是中國新一代末制導雷達。

      鷹擊6導彈上采用了小型邏輯部件構成的數字化指令機構,與海鷹2導彈的電子管模擬機構完全不同,穩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機構體積也減小很多。這也是大陸最早的具有程序指令和邏輯判斷式的射程控制指令功能的彈上機構設備。

      鷹擊6導彈有一套773多普勒雷達主要用于測速而不是探測目標。由于高空投放已經具有初始狀態,各種氣流對導彈航向、姿態和高度隨機影響非常復雜??张瀸椝俣嚷?,飛行時間相對較長,這些因素使導彈在進入自控段后,側向縱向都會出現很大的散布,嚴重影響彈上末導雷達捕捉目標。利用彈上多普勒雷達測速能夠精確獲得飛行地速,提高導彈命中精度,而采用空速管測速,只能測量對氣流的空速,不能反映導彈真實飛行狀態。對于飛行高度的測量也同樣采用了精確的無線電高度表取代原有的氣壓膜盒式高度表,這種高度表精度高,能夠控制導彈超低空飛行。

      采用轟-6丁作為載機首先是因為其載彈量大,是當時大陸載彈量最大的作戰飛機,當時大陸??哲妼椫饕獜娬{戰斗部威力,因此導彈的體積重量都很大,只有轟-6系列的飛機能夠攜帶,其次是當時的設備體積重量也不小,一般飛機難以裝下。轟-6丁的機載火控系統主要以射擊指揮儀為中心,用245轟炸雷達搜索目標,航向基準陀螺為目標方位參照。當245雷達發現目標后,指揮儀參照航向陀螺指示自動計算射擊的舷角,并給出前置提前角。由于空射導彈與飛機的姿態有關,因此必須有航向姿態系統和機身機翼的陀螺穩定平臺確定導彈發射的初始姿態,使導彈投射后結合射擊指揮儀裝定的目標參數自動調整飛行,不然很可能一頭扎進水中。全套的設備安裝在轟-6飛機上,將整個導航艙和儀器艙擠得滿滿當當。

      245雷達是50年代初前蘇聯研制的一種用于轟炸的雷達,具有目標搜索功能,同時由于其波束窄,掃描速度快,很適合精確跟蹤定位艦艇一類相對速度較慢的目標。于是大陸的研究人員決定利用其這個特點,結合指揮儀搞出一套邊掃描邊跟蹤的火控系統。實現這個功能主要是射擊指揮儀對245雷達數據的處理利用。由射擊指揮儀不斷記錄和刷新雷達接收到的目標位置,并用于顯示和裝定,就是實現了邊掃描邊跟蹤,當時稱這類系統為"雙邊"系統。就當時的ZJ-6射擊指揮儀的處理元件技術水平來說,完全可以作到同時邊掃描邊跟蹤兩個水面艦艇目標。獨出心裁的設計,使轟-6丁火控系統不僅作用距離遠、精度高,還能完成領航和轟炸。1979年11月,火控系統裝在一架轟-6甲飛機上進行了試驗,證明性能良好,完全滿足技術要求。這些很有特色的系統卻是研制人員在唐山地震后的危房和地震棚中完成的,世界上從來也沒有如此艱難困苦的導彈火控系統研究環境。

      系統試驗

      1978年夏天,在陜西閻良進行了首次空中試驗。主要是試驗轟-6丁飛機帶彈在1000~9000米空域飛行,測試空中應急燃料排放、機彈遙測傳輸干擾,測量機彈系統的作用距離和方向圖等。首次帶彈起飛后,飛行員報告飛機發生了強烈振動并請求緊急迫降。飛機帶彈降落非常危險,雖然是沒有戰斗部的遙測彈,但一旦在降落中掉落對于飛機也是很致命的,好在降落非常順利。經過檢測后發現震動是機彈間的空氣紊流造成的。因為帶彈的飛機是專門用于實驗的轟-6,導彈掛在機腹下而不是設計的機翼下,機腹掛彈艙口沒有做保形處理,敞開的艙口導致結構強度降低造成震動。發現問題后,只在艙口用螺絲擰上保形蓋板就解決了。

      1978年10月以后,鷹擊-6開始在戈壁灘進行模擬投放試驗。三發鷹擊-6和一批批的儀器、人員陸續到達。當時一些國家的偵察衛星拍攝到了西靶場附近的軍用機場上的轟-6飛機,而且這架飛機長時間的停留引起了這些國家的關注,中國在研制新型機載武器的傳言不脛而走。11月6日轟-6進行了投放導彈的試驗,不過這次投放在導彈還沒有轉入平飛前墜地摔毀。查找了很多原因后25日再次投放,結果照樣墜毀,兩次莫名其妙地失敗非常令人沮喪。只好發動所有人員找問題,最后發現設計的生產圖紙將彈上仰俯阻尼陀螺接反,而工藝圖紙又表成正確接法,廠家是按工藝圖紙驗收,從而沒有發現生產圖紙的問題。改動后,用最后一發試驗彈于12月5日再次試驗。當導彈投下后,滑翔到預定地點點火成功,自動將高度降低到100米轉入平飛,投放試驗到此獲得成功。

      由于轟-6丁飛機的進度有所拖延,直到1981年才開始按試驗大綱進行試驗。試驗選擇的目標令人令人瞠目結舌,居然是黃海海面上海軍的051新型導彈驅逐艦,不過采用的是不裝戰斗部的遙測彈。1981年11月,在山海關海軍機場先做帶彈試驗。首次起飛給導彈通電后,飛機就立即震動起來,降低速度后震動依舊。經過對遙測數據的判斷發現是導彈的舵面在接電后不停動作,因為此時導彈狀態沒有閉鎖,誤以為是在自主飛行,因此舵面在不斷地動作,而飛機卻不理睬其動作,兩個系統之間擰了起來導致機翼震動。在排除了震動問題后,又發生了斷開電源時,機身右邊的遙測彈突然離機落地墜毀情況,結果很快查出是火控系統故障,在斷電時誤當成發射解脫斷電,自行將導彈丟了出去。

      排除了一系列問題后,在黃海的試驗取得了成功。1982年開始了轟-6丁全武器系統的飛行試驗。由于發射禁區不能確定和雷達性能問題,正式打靶到6月還沒有確定下來,只是進行了各種測試和帶彈飛行。當時的海軍航空兵副司令員李景按耐不住,親自跑去現場協調解決一系列的試驗問題。6月19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一架轟-6丁飛機在渤海錦西附近上空用245雷達截獲了目標,并且立即自動形成了導彈射擊諸元,飛機在2000米高度發射了第一發空艦導彈。導彈射出后,向下滑翔到800米左右高度自動點火,天際間劃過一道閃光。導彈按照裝定諸元自動轉向射擊航向和將高度降低到100米改為平飛,呼嘯的超低空飛行,將平靜的海面激出一片細碎的波紋。在到達預定航程后,彈上末導雷達開機自動搜索,不到2秒即捕捉到了海上的標靶,監測末導雷達的儀器聽到了嘟嘟的搜索雷達信號變成了急促上升的呼哨聲,彈上自動駕駛儀隨即控制導彈加速俯沖,直接命中了這個靶標。在導彈炸起180多米高的水柱的同時,本來聚集在海岸上鴉雀無聲緊張地注視著試驗海區的試驗人員也全部如同爆炸一樣猛然跳起歡呼,狂喜的人們將帽子、毛巾、衣服、本子等手頭上的東西拋向空中。渤海灣中的一聲巨響,宣告了共和國33年沒有空艦導彈歷史的終結。

      尾聲

      1986年春季一個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播報了一條消息,中國能攜帶C-601導彈的轟-6丁轟炸機通過國家鑒定并裝備了部隊。此時距鷹擊-6號定型裝備已經過去了兩年。外電猜測中國公布轟-6丁和C-601的時候,這個武器系統在中國肯定早已經形成了作戰能力。在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時,中國已經展示了一種新型的外界稱為C-801的反艦導彈,一群默默無聞的科研人員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空艦導彈研制。86年早上的那個新聞中的C-601是鷹擊-6導彈的出口型號。在中國的反艦導彈研制水平已經發生了飛躍今天,國外卻還是沒有完全弄清C-601和鷹擊-6導彈。

      轟-6基本技術數據

      乘員:4人;

      機長:34.800米

      翼展:32.989米

      機翼面積:167.55平方米

      機翼平均氣動力弦長:5.021米

      機高:9.850米

      主輪距:9.775米

      最大平飛速度:1014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每小時800公里;

      最大速度:每小時992公里;

      正常起飛重量:72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75800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55000千克

      正常載彈量:3000千克

      載彈重:9000公斤;

      自衛武器(武器裝備):7門航炮(HP30炮7門)。

      實用升限:13100米

      起飛滑跑距離:1670米

      著陸滑跑距離:1655米(不放減速傘)1050米(放減速傘)

      最大高度:12800米;

      有利高度:9000米;

      最大航程:5760公里;

      活動半徑:2500公里;

      續航時間:7.20小時;

    請在下框中對原詳細介紹信息修訂完善(點擊此處將原內容復制到下框中

    應注意內容的排版形式,注意換行等。不得出現“編輯本段”、“圖冊(xx張)”等之類的詞語。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服務條款法律聲明廣告服務站點導航友情連接意見反饋
    郵件聯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日韩欧美视频_亚洲狼人制服中文字幕_久久超碰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