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天天新聞綜合排行產品排行榜中榜調查問卷趣味測試地方頻道加盟商機天天圖片排行社區天天搜索
    天天新聞綜合排行企業人物事件社會經濟軍事科教人文自然旅游文娛生活特產奢侈黑榜導購質量評論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排行 > 正文
    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大盤點
    http://www.rbdvsx3.cn   2019-01-18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2018年,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繼續穩中向好,糧、肉、蛋、乳等基礎原料,以及大宗日常消費品的樣品合格率均處于較高水平,尤其是乳制品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9.5%以上。然而,網絡上各種關于食品安全問題的傳言、謠言屢見不鮮,不斷考驗著生產者、消費者的心理承受力和辨別力

      “咖啡是否致癌”“非洲豬瘟蔓延,豬肉還能吃嗎”“益生菌成了‘無益菌’”……在日前舉辦的“2018年度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與會專家聚焦2018年消費者最為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事件,澄清食品安全謠言。

      咖啡會致癌嗎

      真相:目前尚缺乏證據表明咖啡與人類致癌的相關性

      2018年3月底,美國洛杉磯一家法院下達了一份判決稱:加州的咖啡銷售者必須在咖啡產品上貼癌癥警告標簽,明確標示咖啡中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酰胺。該信息引發了消費者對“咖啡致癌”的高度關注。

      專家點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表示,食品中丙烯酰胺來源于美拉德反應的副產物,目前尚缺乏咖啡與人類致癌的相關性證據,國內外也沒有國家或組織制定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限量標準。

      丁鋼強建議,“量效關系”是評估食品安全風險的關鍵因素,離開劑量談“有毒、致癌”會對消費者產生極大誤導。建議相關部門強化對“劑量—效應關系”這一基本概念的科普宣傳,幫助公眾在面對謠言時理性認知,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丁鋼強同時建議,食品加工企業應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條件,盡量減少食品生產過程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并通過相應技術手段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水平。

      非洲豬瘟蔓延,豬肉還能吃嗎

      真相:非洲豬瘟非人畜共患病,對食用安全無影響

      2018年8月1日,遼寧沈陽市報告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病例,其他省份也相繼出現非洲豬瘟疫情,引發消費者普遍擔心。

      專家點評: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守偉表示,非洲豬瘟非人畜共患病——近百年來,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無一例人感染的情況。因此目前可以說,人類不會感染非洲豬瘟病毒,非洲豬瘟也不會對豬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影響。

      同時,患病豬肉也很難流入正規市場,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而且,非洲豬瘟病毒對高溫較為敏感,60℃持續加熱20分鐘即可滅活。

      辣條添加劑同品不同標

      真相:辣條“同品不同標”是相關食品安全標準不統一所致

      2018年8月30日,湖北省食藥監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多款“辣條”產品被檢出不合格——主要是違規使用了“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兩種防腐劑。由此加速了辣條產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出臺。

      專家點評: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表示,由于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申請食品添加劑擴項處于待批狀態,市場監管出現了標準空白期,導致“同品不同標”。最近,關于辣條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已通過最終評審,即將發布。

      陳君石建議,辣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布實施后,需加強宣傳貫徹力度,推動辣條生產企業嚴格遵守相關要求。同時,要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消費者適度消費辣條。

      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安全嗎

      真相:亞鐵氰化鉀是食用鹽中允許添加的一種抗結劑

      2018年8月,一則《鹽里面加進了亞鐵氰化鉀》的帖子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稱食用這種添加了亞鐵氰化鉀的食鹽會對人體肝臟、腎臟造成危害,甚至造成生命危險,引發消費者恐慌。

      專家點評: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表示,在精制鹽生產過程中,一般會添加抗結劑防止結塊。亞鐵氰化鉀中的氰離子與鐵結合十分牢固,在正常食品生產或食物烹飪的溫度下(100℃至200℃),不會有氰離子釋放,更不會產生氰化鉀,其安全性已被多國廣泛認可,并制定了相關的標準和法規。因此,只要按規定在食用鹽中合理使用亞鐵氰化鉀,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孫寶國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媒體發布不實信息的追究力度,規范凈化網絡環境。同時,要加強食用鹽科學知識的普及,提升消費者認知水平。對一些特殊人群,應遵醫囑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食用鹽。

      “打醬油”的真相

      真相:產品營銷宣傳要實事求是、有據可循

      2018年10月12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稱其購買的120種醬油樣品經過第三方機構檢測,結果顯示其中29種樣品不符合相應國家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再度引起消費者對中國醬油類產品的“信任危機”。

      專家點評: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鐘凱表示,醬油是中國家庭廚房常用調味品,目前市場上仍存在部分產品虛假宣傳問題。本次事件中,部分產品的氨基酸態氮含量涉嫌虛標,且不符合國家標準,應予以重視。

      醬油產品的營銷宣傳應當實事求是、有據可循,不應成為誤導消費者的工具。行業組織應加強自律建設,促進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消費者組織開展比較試驗也應堅持科學、客觀、全面的原則,慎重發布相關信息,對輿論誤讀也應及時糾偏。大眾媒體應客觀、全面地報道食品安全問題,不能借題發揮。

      益生菌成了“無益菌”?

      真相:要認清“研究結果”不等于“科學結論”

      2018年9月起,兩個國際頂級期刊刊發有關益生菌與健康的相關文章,一些媒體在援引這兩篇研究文章時指出:“益生菌不僅無益,還有害健康?!币粫r間,益生菌成了“無益菌”。

      專家點評: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教育部公共衛生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厲曙光表示,益生菌早在幾千年前就進入人類飲食,其功能及安全性也得到了科研成果證實及權威機構認可。

      而學術雜志上發表的科學“研究結果”,不能等同于“科學結論”。研究結果往往是在“特定人群中”“特定實驗條件下”采用“特定實驗材料”等所發現的。并且,任何科研的實驗設計與方法都不是絕對完美的,研究者應在其特定條件下解釋研究結果,過度解讀研究結果是不科學的。

      木耳久泡是否有毒

      真相:椰毒假單胞菌污染木耳易中毒

      2018年8月,有新聞報道浙江金華一家三口因食用浸泡2天的木耳出現食物中毒事件,其中7歲小女孩出現多臟器衰竭,直接進入重癥病房。近年來,因食用木耳導致中毒的案例頻發,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

      專家點評: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研究員表示,木耳本身無毒,但如果被環境中的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該菌代謝產生的米酵菌酸則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并多發生在夏、秋季。椰毒假單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并不常見,但此類中毒發病急,無特效解毒藥物,死亡率可高達40%,病后恢復情況與攝入毒素的量有關。

      李寧建議,消費者需要從源頭重視預防,尤其要在家庭加工環節中規避風險。一定要將木耳表面清洗干凈,使用干凈的容器和水泡發,泡發好后要及時食用。也不提倡消費者從農貿市場等場所購買木耳菌種后隨意自行栽培、食用,一旦無法科學控制木耳的培養環境,便存在椰毒假單胞菌污染及產生毒素的風險。

      食用植物調和油魚目混珠

      真相:食用植物油加工工藝不同,均可放心食用

      2018年4月,有報道稱,某些不同品牌的橄欖油調和油產品的標簽標識與實際成分含量不一致,大量媒體進行轉載——將食用植物油行業推向了食品安全輿情的風口浪尖。

      專家點評: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王瑞元表示,食用植物油種類繁多,加工工藝有所區別。但無論是壓榨法,還是浸出法制取的油脂,只要符合國家有關規范標準都是安全可靠的,消費者都可以放心食用。

      針對我國食用植物調和油市場上出現的一些不規范現象,比如,在高價格油脂中摻入低價格油脂、以高價油脂命名、夸大油品的健康功效、用轉基因油料生產的食用油標識不顯著等問題,國家已出臺相應文件,予以有效監管。

      “酸堿體質”騙局被戳穿

      真相:“酸堿體質”不存在

      2018年11月,一篇題為《“酸堿體質理論大師”被判罰1.05億美元當庭承認騙局》的文章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八釅A體質理論大師”在法庭上承認了他的“酸堿體質理論”并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由此,“堿性飲食療法”“堿性保健食品”等一批偽概念也紛紛受到消費者質疑。

      專家點評: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表示,人體攝入食物后的代謝非常復雜,迄今為止,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表明攝入酸性或堿性食物能夠影響人體血液的酸堿度。

      馬冠生建議,日常生活中應注重平衡膳食,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人體營養需要。企業應加強科研力量投入,從研發水平、產品質量、技術創新等方面提升企業競爭力,靠誠信樹立企業良好品牌形象。

      淡水虹鱒冒充三文魚引關注

      真相:將虹鱒列為三文魚,顯然是不合適的

      2018年8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了《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將虹鱒歸為三文魚的范疇。這一標準發布引發了關于“淡水虹鱒魚在市場上是否冒充大西洋三文魚”的熱議。

      專家點評: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潘迎捷表示,“三文魚”是需要海淡水之間進行洄游的種類或種群,而鱒魚是指定居在淡水中的定居型種群?!渡橙聂~》團體標準將虹鱒列為三文魚,顯然是不合適的。一般而言,海水養殖的魚類相對淡水養殖寄生蟲較少,對人體危害較小,但并不是說生食這些淡水魚類就一定風險較大,主要取決于具體的養殖環境和工藝。

      潘迎捷建議,虹鱒行業應建立并推廣國產虹鱒品牌的信心,引導消費者采用生食以外的熏制與熟制等加工消費方式,降低食用安全風險,提高國內外消費者對國產虹鱒的消費認可度,從而帶動虹鱒養殖、加工業的規?;l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吉蕾蕾)

    聲明: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并署作者名字。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嚴禁對個人、實體、民族、國家等謾罵、誣蔑、誹謗!
     
    用戶名   匿名發出 
      相關新聞  
      ·初學者必學!剖析羽毛球高遠球不到位的“十大問題”  ·東阿縣問題阿膠調查:代工廠傍“名牌”發假貨
      ·女性健身經常遇到的十大問題,你遇到過幾個?  ·2018年中國高教面臨十大問題
      ·王者榮耀: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問題的調查報告  ·未婚同居暗藏十大問題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服務條款法律聲明廣告服務站點導航友情連接意見反饋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日韩欧美视频_亚洲狼人制服中文字幕_久久超碰伊人